行业动态

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、厅长翟刚:推动两化深度融合走深向实 奋力谱写新型工业化四川发展新篇章

发表时间:2022-12-13 14:15:20 作者: 来源: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 浏览:

“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推进新型工业化,加快建设制造强国、质量强国、航天强国、交通强国、网络强国、数字中国”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视察时,更明确提出“我国是制造大国,要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,加快向制造强国转变”。当前,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,贯穿工业化进程始终。建设制造强国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。两化深度融合体现中国特色,是新型工业化的主线,更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建设制造强国、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关键纽带。

拓展融合发展实效

构筑新型工业化新图景

近年来,四川立足新发展阶段,完整、准确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,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,在建立起门类齐全、结构完善、层次清晰的工业体系基础上,着力完善具有四川特色的“5+1”现代工业体系,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,加快将自身建成全国重要制造业的“产业备份区”,取得了历史性成就。2021年,全省五大支柱产业营收达4.9万亿元,同比增长15.5%,形成电子信息、食品饮料两大万亿元级产业;全省数字经济总体规模达到1.92万亿元,同比增长19.2%,增速居全国第四,高于同期GDP增速8.1个百分点。两化融合发展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梯队,较2016年提升7位,年均增速居全国第2。智能制造就绪度达17.2%,居全国第4;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、工业云平台普及率分别达77.5%、55.1%,均居全国前列。

四川将把握好新型工业化新内涵、新使命,综合研判产业发展基础、潜力、前景,在优势产业高端化上做文章,在传统产业新型化上下苦功,在新兴产业规模化上求突破,以工业为主引擎建设具有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按照“一主三升七倍增”基本思路,推进两化深度融合,全面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,加快建设制造强省、网络强省和数字四川。其中“一主”是指突出新型工业化主导地位,实施制造强省战略;“三升”是指着力提升产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、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;“七倍增”即到2027年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先进材料、能源化工、食品轻纺、医药健康等6个产业和数字经济规模在202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。

加快自主创新突破

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

聚焦关键技术创新打造工业化新优势。加强信息技术与工业技术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,对接实施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,力争在“卡脖子”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。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,推动先进传感、自动控制、边缘计算等工业技术创新升级,培育工业级智能硬件、智能机器人等新型产品和装备。培植数字创新供给体系,高标准建设中国(绵阳)科技城国家科技创新先行示范区等核心载体,高水平运行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重要平台,高效率打造绛溪、锦城等4个国家实验室“预备队”,筑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。围绕产业发展共性需求,高质量建设一批制造业、产业、技术创新中心和细分领域基地,提升数字创新策源能力。

推动工业软件攻关构筑工业化新格局。聚焦工业软件痛点问题、做强基础,有序推进国家级工业软件协同攻关和体验推广中心建设,开展基于典型场景适配的上下游工业软件协同攻关。鼓励华为软件开发云、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集中力量开展关键技术协同攻关,加强工业软件的适配验证。提升制造业关键环节软件应用推广能力,推进制造业重点行业领域场景开放,加速工业技术、经验、知识的软件化沉淀和平台化汇聚,全面提升数字化协同攻坚能力。

市场主体梯次培育

提高企业根植发展支撑性

龙头企业示范引领。打造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,东电、攀钢、长虹等本土龙头特别是制造业百强企业应对标国际先进,牵头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综合型平台;国能大渡河、雅化、德恩精工等专业企业应发挥领域优势,打造实现大规模应用的特色专业型平台。推动以西门子、富士康、宁德时代为代表的领军企业加快在四川发展,发挥3座全球“灯塔工厂”标杆作用,为千行百业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方向引领和路径参考。

优质企业分类突破。结合实施“贡嘎培优”和“珠峰攀登”计划,引导制造业企业强化数字化理念,优化企业发展战略、业务流程、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,加快培育“数字领航”企业、制造业“单项冠军”企业、新经济示范企业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,催生新产业、新技术、新业态、新模式。聚焦先进算力、工业互联网、中低轨卫星热点应用等产业新赛道重点方向,抢先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,塑造制造业发展新动能新优势。

中小企业深化探索。结合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工程,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,持续推进“育苗壮干”梯度培育计划,鼓励向以“专精特新”为重点的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系统解决方案和产品,增强中小企业数字竞争力。深入实施“双创”提档升级行动,发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、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数字服务资源整合能力,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精细化服务。

推动“融圈强群”

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

纵深推进区域协同高水平联动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,锚定“一极一源、两中心两地”目标定位,携手共建全国第二个跨省域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国家示范区、国内首个跨省域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,做强成都极核和主干功能,引导川北、川南、川东北省域经济副中心增强数字化转型综合承载力和带动功能。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梯度培育行动,打造软件与信息服务、新型显示、智能终端、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等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,推动数字化成熟度高的产业探索全产业链协同转型,推进“芯屏星感端、存算软智安”等核心产业成链集群发展,前瞻布局量子通信、工业元宇宙、类脑技术等未来产业集群。加快重点优势产业特色园区培育,鼓励天府智能制造产业园等33个首批重点园区将数字经济与园区特色产业融合发展,构建多生态协同的数字化赋能体系。

持续加强工业领域安全保障。发挥省市协调联动、厅内高效协同的工作机制作用,巩固工业领域数据安全管理、工业互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国家首批双试点成果,推进省工业数据安全监测平台建设,优化升级省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。推广应用安全生产适用技术和新装备、新工艺、新标准,开展“工业互联网+安全生产”,推动安全生产要素的网络化连接、平台化汇聚和智能化分析,提升本质安全水平。

探索现代化数字基础设施体系。推动成都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网间互联带宽扩容,推进“双千兆”网络协同发展。抢抓国家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契机,建设好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成渝国家枢纽节点,打造天府数据中心集群,发挥国家超算成都中心、华为成都智算中心赋能作用。落地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四川分中心,筑牢跨区域、跨行业的工业大数据共享、应用基础。组建本地高端存储整机领军企业,塑造存储产业著名品牌,探索构建基本完整的存储产业链,打造具有标准主导力和全球影响力的“存储谷”。扎实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(成都托管与灾备节点)、国家“星火·链网”超级节点建设应用,推动标识解析与区块链、大数据等技术融合创新,促进各节点间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。

多元要素高效耦合

着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

政策有效供给营造工业化良好环境。坚持目标任务落实,突出数字化对工业经济发展贡献度,强化市(州)两化融合工作目标考核,对数字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的地区予以表扬激励。加强工业互联网等政策措施与电子信息、装备制造、医药健康等多个产业联动,注重引导各市(州)配套支持。用好总规模60亿元四川省数字经济发展基金和5亿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业互联网产业投资基金,推动工业互联网、云计算、大数据等产业发展。探索建立“天府信用通”等基于生产数据的增信系统,为数字化企业提供精准个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。扩大“金融顾问”团队规模,助力企业融资、融智、融知。加强数据要素积累、整合和开发,推进数字资产交易中心建设,提升数据产权保护力度。

多层次人才培育助力工业化人产协同。积极实施“天府峨眉计划”“天府青城计划”“天府高端引智计划”,支持企业、科研院所、高校等用人单位引进“高精尖缺”的数字专家和创新团队,建立联合培养机制,共建实验室、专业研究院或交叉研究中心、共享型工程实习实训基地,打造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产教联盟,加快培育数字化复合型人才队伍。鼓励高校增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相关专业,开展备案招生,强化人力资源供给与现代产业需求衔接匹配。释放数字生产力,引导规上工业企业设立首席数据官,聚焦制造业关键环节推广“数字工程师”,围绕数字产业化升级和产业数字化转型打造“数字工匠”。

能源高效利用推动工业化节能降碳。深化互联网、大数据、人工智能、5G等新兴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融合,提高数字技术对产业发展的渗透性,推动碳排放、碳足迹、碳计量可视化。探索建立电力网和数据网联动、协同运行机制,高标准建设国家新型数据中心。面向高载能、高排放领域打造“工业互联网平台+绿色低碳”解决方案,着力提高传统制造业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,提升低碳能源管理水平。

领导与支持单位: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版权所有:四川省服装(服饰)行业协会 合作单位:四川大学轻纺与食品学院

地址:成都市金牛区金仙桥路18号 四川省丝绸科学研究院科研4楼2410室

电话:028-87686079 028-87686039 传真:028-87686079 邮编:610031 E-mail:scga@vip.sina.com

法律顾问:四川银证律师事务所 总顾问:台软国际有限公司

蜀ICP备08000062号-1 技术支持:华企资讯

Copyright 2012 All Rights Reserved